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半岛综合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更多女性在健身房大秀肌肉肌肉不再是身材负担

2024-02-04 04:15: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更多女性在健身房大秀肌肉肌肉不再是身材负担甚至女性健美者,也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在2020年「奥林匹亚先生」健美赛上,卞瑞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奥赛的女性选手。在她的微博评论区,更多人将她视为「女神」和「中国的骄傲」。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纤瘦柔弱惹人怜,似乎是更被崇尚的女性形象。而古典文学中,长颈削肩、柳腰款摆和纤纤玉足,才是大众认知中美女应有的样貌。

  2019年Instagram上见证了身体审美意识转型的热潮,「皮包骨头身材」和「清洁饮食」不再是健身潮流。随着#ThickFit 和#FitAndThick 等主题标签的流行,更多名模明星也在引领大众,朝着更自然的体态迈进。

  在国内,也有《中国美学研究》的一篇文章指出,自90年代以后,中国女性审美形象的存在模式,变得越加多元化。各种审美形象共存,超越了以前审美模式的单一化状态。

  相比体重秤上的数字,女性在从健美、CrossFit、柔道中汲取自信。至少已经有运动心理学研究得出结论——参加力量训练的女性,在自我形象评价上得分显著增加。

  同样,明星刘雨昕代言CK登上热搜,肌肉线条和健康美成为评论热点,勇敢真实的自我表达也受到更多粉丝的追捧。

  英国运动服饰品牌Gymshark,主打硬核训练风格,成立之初主要针对强壮的男性举重运动员,但如今女性占其销售额的三分之二。而对于以女性为主的团课健身房,将力量训练和健身融合,似乎也成为更多热销课程的基因。

  相反,女性肌肉发达,却被视为过于男性化,失去女人味的体现。而女性一旦将身材练壮,往往会受到各种评击。

  而在B站上一篇题为「亚洲女性不应有肌肉」的视频,展现了韩国IFBB职业健身选手Yeon Woo Jhi的肌肉发达的身材状态。超过1500条评论和弹幕,大部分是围绕「练得跟男的一样啊」、「嫁不出去」和「看上去恐怖」等说法。

  也正是因为对肌肉的恐惧,更多女性的健身目的是减脂而非增肌。在健身方式的选择上,女性通常较少进行力量训练,而有氧运动可能是更普遍的健身选择。

  器械和自由训练被视为男性的领地,而跑步机和团课操房才是属于女性的空间。2010年发表在《性别角色》的一篇研究面向美国大学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和男性相比,女性使用力量设备的频率更少,而且感到更不舒适。相比之下,更多女性倾向于选择有氧设备。

  在健身房的力量功能区,出现更多女性的身影。强调力量训练的武术格斗馆,在大众点评上收获了更多女性健身爱好者的打卡记录。更多健身博主开始在跟连视频中加入哑铃、弹力带等抗阻力道具。

  国外Instagram上有更多女性肌肉照片,将近千万条帖子带有#girlswithmuscles 的标签。在健身社区,#有训练痕迹是怎样的体验#成为互动量上万的话题。越来越多女性发帖表示,“爱上了肌肉酸痛的感觉”。

  对于女性是否敢于追求肌肉体态,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女性个体的审美选择。然而更深一层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社会对女性身材的刻板要求以及规训程度。

  在白幼瘦主流审美下,女性是被物化的客体,或被凝视的对象。早在1998年,社会学家Ebben和Jenson就表示,“传统文化普遍将力量视为男性特质,而柔弱则是女性魅力的体现。因而,女孩通常不被鼓励参与体育运动或力量训练。”

  而女性之所以情愿被规训,是由于对肌肉会削弱女性气质,从而导致性魅力下降的恐惧。社会学家Dworkin在2001年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女性不愿意进行力量训练,是因为觉得身材强壮的女性对男性的吸引力会下降。

  然而在现代语境下,女性认为男性偏好纤细柔弱的身材,可能是对男性的误解。2011年一项由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指出,女性误认为男性更喜欢肌肉较少、体态偏瘦的身材。然而,男性参与者实际上认为肌肉更发达的女性体型更有魅力。

  这一研究指出,女性对异性实际审美标准有认知偏差。而更多男性欣赏肌肉发达的女性身材,也反映了传统社会「以女性的柔弱为美」的文化脚本正在改写。

  另一方面,女性不再为取悦他人而健身,而是追求自身力量感和信心。健身博主Yoyo对精练GymSquare表示,“相比于取悦他人,更多女性关注的是健身带来的情绪价值,尤其是安全感和自我成长”。

  柔道黑带和CrossFit爱好者Rachel Ragosa讲述了力量训练如何让她变得更有自信。

  “记得十年前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经常是自由重量区唯一的女人”,她接触力量训练的契机,“力量训练让我喜欢通过力量、健康和个人成就,体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像体重秤上的数字”。

  早期有心理学实验,针对以增肌为目的的抗阻力训练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进行抗阻力训练的女性,自尊和自信心得以提高,而负面情绪障碍减少。

  一篇发表在2019年发布在《运动医学》期刊的一篇文献综述,基于4项研究的256例实验组和204例对照组数据,发现抗阻力训练组的参与者,相较于非抗阻力训练组,产生更积极的自我认知,具体表现为更高的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以及身材吸引力。

  在国外,连锁健身房Planet Fitness和Crunch Fitness的自由训练区,为女性用户有专门的器械使用指南和私教训练指导,并将「不加评判」(No Judgments)作为品牌倡导的核心价值,以鼓励更多女性走入力量训练区。

  而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女性友好型的武术格斗馆和力量训练工作室出现,还有更多小众运动逐渐兴起,如吸引无数中产白领的普拉提,也是兼具肌肉力量的运动方式。

  而对于团课健身房,将力量训练和健身融合,似乎也成为更多热销课程的基因。像Space的sculpt yoga,将高温瑜伽结合力量和心肺训练,b-monster的拳击课和超级猩猩的战绳HIIT,也成为令更多女性上瘾的健身体验。

  当「瘦」不再是成为圣 经,酷刑般的束腰将不再被捧为健身神器,紧绷的胸衣和bm女孩风,也将越加难以引起中国女性的审美共鸣。

  敢于在健身房秀肌肉,也许只是女性身材回归自由的起点。社会审美格局打开后的女性运动市场,也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