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半岛综合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肇庆市高要家训廉政教育基地今日起免费开放

2024-02-26 10:02:5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肇庆市高要家训廉政教育基地今日起免费开放肇庆市高要家训廉政教育基地是在肇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肇庆市纪委与高要区委、区政府共同建设。

  基地依托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的故里——白土坑尾村,以家训家风为主题,展出1000多件与家训文化、历史风俗相关展品,展示高要人千百年来在优秀家训家风影响下、经济、社会、人文蓬勃发展的状况。

  高要自古有耕读传家、家风世泽的优良传统,人们注重传承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家训家风,培育出一批批古水道上来往的商贾、朝堂上刚正的官员和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涌现了陈希迁、吴大遒、苏廷魁、邓兆祥、余汉谋、梁寒操、黎雄才等一批名家。今天的高要,良好的家训家风成为当地良好民风社风的根基。人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家训家风,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促民风,以民风正社风,以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高要经济社会追赶型发展。

  高要家训廉政教育基地共有5个展馆。第一展馆为高要家训馆(分2个展厅)。第一展厅郎官弟,主要展示高要人口较多的21个姓氏家训、高要民风民俗风情和奇特的古村落建筑文化。第二展厅清代民居,主要展示高要耕读传家的民俗风情。第二展馆为坑尾村家训馆。坑尾村村民从珠玑巷而来,最早有黎、何、黄、莫、谢、赤等姓氏定居,现保留黎、黄两姓,常住人口600多人。自北宋开村以来,乡民重德尚礼,耕读传家,几百年来出现过“父子八贡”的科举盛世,培育出“西江首富”的商界巨子和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

  村民禀承 “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几百年来文脉不衰、名人辈出,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凡成就,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又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第三展馆为怡和堂书院展馆。清乾隆年间,坑尾村乡贤黎若鹏回高要做知县时,鼓励村民集资办学,告诫村民要秉承勤学苦读、诗书传家之风。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第一所私塾学校。这间具有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厅堂建筑物,青砖黛瓦,古香古色,虽然历经风雨洗涤仍保存完好。如今,它成为村民学习交流与展示艺术的场所。第四展馆为雄才故居展馆。黎雄才祖籍高要坑尾村,是当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金彩奖”第一人。他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在雄才故居展馆,人们可以领略黎雄才的艺术风采并追寻一代大师的成长历程。第五展馆为生产队队部展馆。生产队部是特定年代的记忆,改革开放后很多地方已不存在,但坑尾村仍保留着一间完整的生产队部。它不仅有70年代的布局摆设,而且展示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物件,让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文化。

  生活在高要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特别注重家庭、家族教育,千百年来在良好家训家风的影响下,形成了诸多优秀传统,培育出一代代俊才英杰,对高要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黎永春三兄弟及其子侄八人都为贡生,一同被授封为“父子八贡”传为佳话,当时朝廷御赐“父子明经”、“父子八贡”牌匾,足见文风鼎盛,书香飘逸,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郎官第”祖屋。

  这个展厅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大家是不是感觉到浓郁的喜庆气氛?这里我们主要展示高要耕读传家的民俗风情。

  新房场景介绍:岭南结婚婚俗礼节繁多。结婚前需要送聘礼、安床、嫁妆、上头、梳头等。结婚当天,需要迎亲、找红鞋,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入男方家门,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拜堂才告礼成。结婚仪式完成后,这对新人就开始新的生活了。

  弥月房场景介绍:肇庆高要民间重视生育,第一胎更作为大事办理。怀孕俗称“有身已”、“有喜”,分娩及产后一个月称为“坐月”。旧俗妇女怀孕四五个月即诸多禁忌,其中忌在卧室敲钉、铲地、搬运床铺、堆放重物。期间家中要准备“坐月”食品。“坐月”期间,产妇起居、行动、钦食格外小心,其中有禁忌。婴儿出世后,家庭需行礼仪甚多,名目和礼品、礼节的数量与时间,各地不尽相同,普遍有尝酸猪脚、酸姜,“做三朝”,“送羮”,满月等仪式。婴儿出生满一个月,主家请亲戚朋友和接生帮忙人员饮酒,称为“摆满月酒”。娘家的长辈坐首席。满月了,妇婴要探娘家。在满月当天探娘家,俗称“看牛”。娘家送以妇婴用品,回到家,拜天敬祖,请满月酒。宴罢送鸡腿给亲戚,事后还送“生鸡头”一双答谢。

  私塾场景介绍: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或私塾。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收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新中国成立后,私塾逐渐消失。

  坑尾村村民从珠玑巷而来,最早有黎、何、黄、莫、谢、赤等姓氏定居,现保留黎、黄两姓,常住人口600多人。村民禀承 “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几百年来,文脉不衰,名人辈出,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凡成就,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又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坑尾村迁徙概况:轩辕后代卷章,封官于九黎之地,以九黎之黎为姓。卷章生吴回,任祝融火正之职,后人又称黎氏为祝融氏。始祖颛顼,后居翟阳,依于楚国。秦始皇统一六国,黎氏祖先在郑州封为北郑郡主。公元429年的世弼公,封开国公。在北宋期间,为避金兵,南下南雄珠玑巷,转至西江流域新会,后迁宋隆河畔白土镇坑尾村。当时村内住有黎、何、黄、莫、谢、赤等姓氏,不知什么时候有些姓氏搬离,现只留黎、黄两姓。明初永乐年间(1341-1405年),黎振宗生四子,其中三子分支异地,长兄黎善长留居坑尾村开枝散叶。

  清乾隆年间,坑尾村乡贤黎若鹏回高要做知县时,鼓励村民集资办学,告诫村民要秉承勤学苦读,诗书传家之风。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第一所私塾学校。它是一间具有典型岭南建筑风格厅堂建筑物,有天井取光、聚水,主堂为四柱顶立,柱为圆圆的昆典木,青砖黛瓦,古香古色,虽然经过风雨洗涤,但仍保存完好。在这里曾培养教育出一批批英才骏杰。如今,它成为村民学习艺术、展示艺术的场所。

  黎雄才祖籍广东省高要,当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是获得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成就奖“金彩奖”第一人。他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荣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评论界誉为“抗洪史诗”。

  黎雄才于1910年5月出生于高要肇庆镇城中路的一家裱画匠家里;8岁已学识画清代春夏秋冬四条幅画;17岁进春睡画院师从高剑父;23岁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攻读,期间《潇湘夜雨图》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珠江帆影》被德国博物馆购藏;26任教于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29岁任教于肇庆中学;32岁经韶关取道广西桂林入云南、四川写生;34岁受聘于国立重庆艺专,任副教授;36岁出川到西北写生;39岁任广州市艺术专科学校教授;47岁完成《武汉防汛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68岁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韶山朝晖》,期间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72岁出版《黎雄才山水画谱》74岁为钓鱼台国宾馆作大画《山鸣谷应》、《幽谷起云图》;76岁出版《黎雄才画集》;78岁获鲁迅文艺特别奖,任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84岁捐画回家乡高要,为“黎雄才艺术馆”揭幕;91岁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金彩奖成就奖”(获此奖是中国第一人)。

  生产队部是特定年代的记忆,上世纪50至70年代风靡全国,改革开放后逐渐消失。坑尾村生产队部保存基本完好,我们恢复了它70年代的布局摆设,而且还征集到了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物件在这里展示,尤其是那个年代的老照片和邮票,大家可以慢慢欣赏。

  改革开放前,每条村都有生产队,它是村里的基层单位,生产队办公的地方叫生产队部,队部记录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这段历史有着特殊意义,是个回忆。改革开放后,很多地方生产队部不存在了,但坑尾村保仍留着一间完整的生产队部。为了让大家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历史,我们把这旧生产队部重新整饰、布置。

  虽然只短短的2个小时,我们却穿越了800年,了解了中国族群变迁,家训家风的流传及影响。好的家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家风、族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家族开枝散叶的保证。(综合 肇庆清风网 高要新闻中心 肇庆发布)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