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半岛综合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健身器材出海记:火了的“自律”生意还有哪些新机遇?

2024-07-21 21:46:1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健身器材出海记:火了的“自律”生意还有哪些新机遇?在南通新店镇,拥有着超100家健身器材生产销售企业,疫情爆发以来,搭载跨境电商,当地健身器材产品蜂拥“出海”。

  “海外暴涨的需求让人措手不及,尤其哑铃等重货产品,供给远远小于激增的市场需求。”南通铁人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璜告诉雨果跨境。

  据悉,在这波强需求下,铁人经贸借助传统外贸渠道,及Amazon、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出口业务同比增长了60%到100%。截止目前,铁人经贸产品得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的好评。

  居家健身已然成为近两年的热门赛道之一。雨果跨境观察到,海外疫情爆发及蔓延期间,健身房等场所举步维艰,商用健身器材一度陷入停滞;而由于隔离居家,家用健身器材在经历短暂低迷之后,销量急速恢复并稳步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社会主流运动呈现了新的变化特点,这种转变很可能在未来依然保持。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运动人群对于运动新的需求,个性化、智能化也将成为未来新的趋势。

  健身一直是欧美国家尤其美国的硬核需求。据ZION市场预测最新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健身产品的销售额将会达到183亿美元,其中线%。受益于供应链及成本优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出口国。

  南通铁人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璜对雨果跨境表示,去年的疫情给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得益于中国防疫抗疫的得力举措、利好的跨境贸易政策以及完备的供应链,使中国企业率先恢复,在满足国内需求之余,还承担着国外市场的巨大需求。

  受疫情影响,居家与社交距离的限制,外国健身房等机构停止营业,商用类健身用品的销量受到一定影响,与之相对的,家用健身器械相关品类销量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具有简易安装、轻便、可移动特性的器材成为采购关注点。

  据介绍,在疫情期间,健身器材家用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这类产品的主要特征包括:简易轻便、实用性强、噪音小、体积小、使用便捷以及安全系数高等等。比如,跑步、瑜伽、普拉提等相关产品,以及适合在庭院进行的简易运动,如蹦床、飞盘、篮球架、足球训练器材等。尤其在欧美市场,居家用的哑铃、杠铃等易收纳的阻力训练产品备受青睐。

  “海外暴涨的需求让人措手不及,供应链端的反馈和行动远滞后于市场需求,尤其哑铃等重货产品,供给远远小于激增的市场需求。”黄璜告诉雨果跨境。

  因较早涉足“互联网+外贸”领域,铁人经贸在此次疫情中,业绩不跌反增,除了传统外贸渠道外,较早布局的Amazon、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也成为健身器材的销售主渠道,出口业务同比增长了60%到100%。与铁人经贸类似,其他企业在包括传统外贸、独立站以及跨境电商平台等多个渠道在内,带动了各类家用健身器材销量的上涨。

  据了解,在铁人经贸所在的南通市,近年来在不断推动跨境电商整合,聚力打造政企互动、优势集聚、品牌突出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环境,而这也让南通健身器材产品出口取得抢眼的成绩。据悉,11月,其还将联合雨果跨境举办“跨境新机遇 产业新未来”2021中国南通跨境电商选品博览会(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推动当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疫情的好转,体育用品消费在更多的国家与地区进一步反弹,跑步、自行车、网球、高尔夫、跑步、远足、滑板和冲浪等户外个人运动,由于可以在户外进行,或不需要与(多)人近距离接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零售数据,今年三月份美国零售总额增长9.8%,至619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7%,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体育用品零售商,销售额增长了23.5%。

  不过,黄璜也指出,当前阶段,海外市场比较“难受”,经过了去年的疯狂下单潮,市场上库存相对饱和,需求呈下降趋势,此外,货柜紧缺,海运费仍处于历史高位,后疫情时代,成本和费用均上升。

  2、恐慌性消费:疫情爆发的不确定性,使部分消费者出于增强免疫力的需求而紧急抢购健身器材的现象;

  3、市场报复性消费:受人群流动的特殊影响,疫情限制和抑制了消费者正常的购买需求,一旦解除限制,消费者或释放购买进行报复性消费。

  疫情蔓延,给健身器材等行业带来了机遇,但随着疫情防控与各国对于疫苗接种的大力推进,各国的疫情情况得到缓解。在疫情常态化下,“宅经济”业态难免会有所降温,运动用品行业会不会遇冷?运动用品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延续当前的需求?

  “任何过后会遇冷,但健身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对象是人。企业在新品开发方面不能停,如何抓住用户在不同时期的健身需求,并及时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和内容满足他们,是新的阶段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黄璜指出,随着越来越多人对于健康的追求,对于健身器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消费者也更愿意花高额费用在健身俱乐部上。而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如企业办公室、医院和酒店都有配备健身房和运动区,这对于健身器械需求是个很大的补充,因此健身器材需求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较大“滑坡”。

  业内人士表示,在经过去年的疯狂之后,更应理性看待整个行业,合理布局。去年的订单剧增的情况已经不大可能再出现,一些企业的库存都还没消化好,再加上今年出海物流受阻,运费上涨、货柜难求的压力仍然存在。

  黄璜建议,健身器材企业应注重细节管理,通过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适应市场变化的机制,及时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企业更应重视产品标准,重视研发,重视品牌。

  “打造品牌真的不容易,一些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在外销市场推自己的品牌都有难度,更何况现在健身器材出口还有大部分是贴牌代工,且还要经常面临价格战,生存压力也很大,很多企业都只追求订单稳定就好。然而新的形势下,有实力的企业还是要往品牌化这条路走,企业应该利用自有品牌的个性化标签和产品亮点,打造品牌的差异化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品牌打造外,在产品设计和品控上也应投入很多的时间和资金;深耕产品质量和品牌沉淀,且产品具备高性价比。”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黄璜介绍,公司在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注册了铁人商标,并于2012年在波兰和美国成立了海外分公司,产品远销美洲、欧洲等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下,运动用品制造业更需要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进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的应用。黄璜表示,内容+智能+硬件将是未来大趋势,尤其在国内,被热捧的智能镜其实是最好的例子。

  不管是从国内供给侧改革,疫情之后加速行业洗牌,如何在个性化、智能化趋势中把握先机,对于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将会是个不小的考验。(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href=""

搜索